返回
广府传统建筑特有装饰艺术灰批获国家非遗 灰塑研究院新春年会在花都举行
2016-01-11 13:18:54

广府传统建筑特有装饰艺术灰批获国家非遗 灰塑研究院新春年会在花都举行


广东省广府会 2016年01月11日 13:18 

【粤广府会网讯】1月8日,“感恩有你 赢在猴年2016灰塑研究院新春年会”于广州花都区举办,广东省社科联委员、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省广府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筹备组组长廖伟阳应邀出席并致贺词。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所所长万庆涛教授,清远市政协委员、市礼仪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周祺惠,花都区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以及各界嘉宾与灰塑研究院成员等欢聚一堂。

2.png

上图为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所所长万庆涛(左一)、广州市花都区灰塑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刘娟(左二)、广东省社科联委员、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廖伟阳(左三)

年会上,廖伟阳会长在致贺词时说:从资料学习得知,灰塑,俗称灰批,是广东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的瑰宝。据史记载,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经存在。此后,明清两代在岭南最为盛行,尤以豪门大宅、祠堂、庙宇的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作美化装饰。民国至新中国成立,灰塑得到岭南绘画和雕塑艺术的熏陶,经过不断探索和积累,技艺水平得到了传承和提高,涌现出一批知名灰塑先人,如布辉、邵耀波、潘达生、潘悦生、梁棉等,他们分别在广州的陈家祠,番禺的余荫山房、三善古庙等各地的祠堂、庙宇等古建筑都留下了灰塑艺人不少杰出的艺术精品。据我个人观察灰塑的应用主要分布在广府地区(含广东、广西、海南等广府话通行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地区的建筑中,如锅耳屋、词堂、庙宇等。因此,我认为灰塑可以说是广府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灰塑与传统的建筑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四分天下,其色彩斑斓,具有堆塑和绘画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这是传统三雕所不具备的优点。灰塑能够在室外历经近百年风雨而依然保存完好,具有耐酸、耐碱、耐温等特点,其材料的可塑性极强,应用的范围也非常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为半浮雕、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通雕,充分展现了岭南(特别是广府)民间的智慧和文化特色。2008年,广州“灰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都作为广州灰塑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区域,是灰塑文化唯一的传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传承价值。

3.png

上图为广东省社科联委员、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廖伟阳致开幕贺词

廖伟阳会长还说: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从事灰塑工艺的艺人已不多见了,这一传统民间工艺急须珍惜保护,得知以刘娟院长为代表的广州市花都区灰塑文化产业研究院成立,深表欣慰。为此,作为广府人,我代表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对刘娟院长及其同仁一直以来对广府灰塑文化艺术传承、发掘和创新发展所做出的辛勤努力和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对广府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的酷爱和奉献,希望刘娟院长在不久的将来能将灰塑文化发展为产业,为民生作出更好的服务,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4.png

上图为广东省作协委员、花都区作家协会秘书长谭晓瑜女士将自已所著的《非分之想》一书赠于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廖伟阳惠存。

5.png

上图为清远市政协委员、市礼仪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周祺恵携爱子作为特别嘉宾,即兴向到会宾客献艺颂词,该母子技艺博得全场睛来。


精彩回放

网站2.png


灰塑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该项工艺是以石灰为主材料,作用于中式建筑上沿、屋脊及其他建筑的装饰工艺,是岭南传统建筑工艺的代表之一。会上,灰塑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胜强还给优秀员工颁发了“优秀员工奖”。(见习通讯员:泳泳)